免費區域
感受琉球時代氣息的空間
正殿周邊擁有可俯瞰那霸市內一景的展望台「西台」等,於奉神門每日早上也會舉行『御開門』的開門儀式。
廣福門 / 下之御庭 / 首里森御嶽 / 系圖座・用物座 / 西台 / 京之內 / 奉神門 / 右掖門 / 久慶門 / 美福門・繼世門
「廣福」帶有「福運廣傳」的含意。「廣福門」別名「長御門」,是前往首里城正殿所經由的第四道門。此建築物本身具有門的功能,也是首里城城門的特徵之一。
「廣福門」前是城內欣賞美麗景色的絕佳地點,眼前蒼翠的Hantan山映照在龍潭池上,也可眺望沖繩縣立藝術大學。東可遠眺弁財天堂的屋頂與圓覺寺大門,其遠方的虎瀨山與弁之嶽的碧綠山丘也都映入眼簾。
創建年份不詳,明治末期左右被撤走,於1992年(平成4)再度復原。
在王府時期,此建築物設有管理寺院和神社的「寺社座」,以及調停士族財產糾紛的「大與座」等機構,目前作為售票處使用。
「下之御庭」在沖繩意為「城下庭園」。
「下之御庭」位於進入首里城正殿「御庭」前的一座廣場,是在正殿前舉行各種儀式時的等候或休息場所,也是正殿進行建築施工時的材料堆置場所。目前作為城內活動場地使用。
城牆前的一個祭拜場所。根據「琉球開闢神話」記載,首里森御嶽是神靈開闢的聖地。據說在首里城內,包含此處共有10座祭拜所被合稱為「十嶽」。
琉球最古老的歌謠集『Omorosaushi』裡面也有許多吟詠「首里森御嶽」的詩歌。於1997年(平成9)12月被復原。
位於「下之御庭」西側,有兩處分別被稱為「系圖座」以及「用物座」的建築物
在當時「系圖座」是管理士族家譜的機關,「用物座」則是管理首里城內使用的物品或材料等機關。
「系圖座」以及「用物座」於2000年復原後,現在被作為休息處及資訊指南處使用。
築於城郭西側的展望台,位於海拔130公尺左右,從這裡您可以遠眺那霸市區與那霸港景色,以及位於遠處水平線上的慶良間群島。
西台別名「島添台」,昔日會在此處設立旗幟,並且以鐘聲報時,是眺望城內、城外風景的最佳地點。
位於「下之御庭」南側石牆的另一側被稱為「京之內」,是首里城內舉行信仰儀式的最大場所
據說是首里城的發源地,在琉球獨有的信仰中,位於最高階的聞得大君及大阿母志良禮等女神官們,會在此向神明祈求王室家族繁榮、航海安全和五穀豐收等。
為「崇敬神明之門」的意思,是進入首里城正殿「御庭」前的最後一道城門。根據紀錄奉神門的石造欄杆是於1562年完成,因此創建年代是在這之前。之後於1754年仿造中國的形式做了修改。建築物在明治末期左右被拆除,於1992年(平成4)外觀被復原。
別名「君誇御門」。面向該門的左方(北側)為「納殿」,是管理藥類、茶葉、菸草等出納的房間;右方(南側)為「君誇」,是城內舉行儀式時所使用的房間。
奉神門一共有3個出入口,中央的門只有國王及來自中國的冊封使等身份高貴的人才能通行。除此之外的官員須從兩側的出入口入城。
從「右掖門」眼前可見到的歡會門、久慶門,可直接通往淑順門,在過去是由淑順門進入御內原區域。「右掖門」位於歡會門的東邊,可透過幾乎為直線、約160公尺的石疊道相連。
別名「寄內御門」,據說創建於15世紀左右。於沖繩戰役時燒毀,1992年(平成4)時塔樓底下的城牆部分被復原,而塔樓是在2000(平成12)年時被復原。
目前由於園區路線的關係,作為御庭出口使用。
「久慶門」別名「誇御門」。歡會門為正門,相對的此門據說主要為女性使用的出入門。國王前往寺院參拜,以及出巡前往浦添以北的地方時也會使用「久慶門」。相傳創建於1477~1526年【尚真王時期】,於1983年(昭和58)復原完成。
現在因為園區路線關係僅作為出口專用的門,在過去是人們日常進出的大門。
位於「久慶門」左手邊是被稱為「寒水川樋川」的湧水。此外從這邊可看到左手邊是剛才所見到的「龍樋」,也就是說因為城內的降雨滲入地下後,會在這一帶形成湧水冒出地面。
建於內城郭的門,在「繼世門」被建造之前,「美福門」被認為可能曾經是首里城的東門。門的兩側安置著與正門「歡會門」一樣的石獅子,最初因為面對著首里的赤田村落,因此被稱為「赤田御門」,繼世門被建造之後,則有暱稱「シーサー御門(Shi-sa-ujo)」,意指石獅子門。
首里城東側的外城門,別名「添繼御門(Suetugiujou))」。繼世門的兩側建有兩座石碑,上面記載著當初為了對抗來勢兇猛的倭寇,因而被建於1544年等內容。
© Shurijo Castle Park All Rights Reserved.